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慧查重系统     发表时间:2023-05-22 20:22:07   浏览次数:28



作者:刘科 三台县中医院

摘    要:目的:就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5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治疗中,开腹根治术与腹腔镜根治术均是常见治疗手段,但与前者相比,后者应用优势更加明显,主要体现为创伤小、出血量少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根治性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包括开腹及腹腔镜根治术。值得注意的是,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往往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近些年来,在微创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逐渐替代了传统开腹手术,此术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少,恢复效果较为理想,深受医生及患者的青睐。但此术式需要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对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医生缺乏经验,或是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发症风险[1]。本研究主要就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5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5.43±6.28)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16±5.97)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活检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未合并其他疾病、精神正常、可顺畅沟通、无认知障碍、临床资料齐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基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对患者实施全麻处理;取截石位,选择下腹正中绕脐切口,游离乙状结肠、直肠,严格遵守TME手术原则;于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结扎血管,清除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基于患者直肠病灶位置合理地选择手术方法。Dixon手术:于直肠病灶远端2~5 cm,使用远端弧形闭合器,离断直肠,于直肠病灶近端10~15 cm处,沿血供将乙状结肠切断,移除标本,近端放入管型吻合器底座,经肛门放入吻合器,最后对近远端肠管进行吻合处理。Miles手术:分离切断乙状结肠,把近端肠管由左下腹造口提出,永久造口。游离完成后,经肛移除标本,缝合关闭肛门切口,其间需全程贯穿无瘤理念。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实施复合麻醉处理,指导或帮助患者取头低脚高截石位,完善相关准备工作后,在患者的脐部作一个弧形切口,长度1 cm左右,人工气腹建立成功后,将压力设定为13 mm Hg。腹腔镜下游离乙状结肠、直肠,严格遵守TME手术原则;于肠系膜下血管根部使用一次性结扎夹结扎血管,清除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其间需避免对患者暴露的输尿管、髂血管等造成损伤,将盆腔自主神经完整保留,通过对超声刀的合理应用实现对肛提肌筋膜表面的分离。基于病灶部位合理选择手术方法。Dixon手术:在肿瘤下方2~5 cm的位置进行直肠离断处理,其间要合理运用腔内切割闭合器,于患者左下腹作一个切口,长度在4 cm左右,使用切口保护套,经切口提出近端,于直肠病灶近端10~15 cm处,沿血供将乙状结肠切断,移除标本,将近端放入管型吻合器底座,将近端放入腹腔,实现气腹的重新建立,肠管的吻合则需合理应用管型吻合器。Miles手术:在对乙状结肠予以分离切断处理后,从左下腹造口提出近端肠管,永久造口。游离完成后,经肛移除标本,缝合关闭肛门切口,手术过程应注意无瘤原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感越轻。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开腹根治术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等方面,而腹腔镜根治术则有效弥补了开腹根治术的不足,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在直肠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腹腔镜手术具备微创特征,术中通过对腹腔镜及相关器械的应用,能够确保术野清晰,基于腹腔镜镜头,可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腹腔情况,有利于对病情的准确判断[3]。有研究指出,在直肠癌的治疗中,腹腔镜根治术的应用,能够将解剖层次准确地进行分离,不会对患者的脏器及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4],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开腹根治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术虽然具备明显应用优势,但不可避免对患者的机体造成创伤,特别是腹腔镜技术不够成熟时,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研究指出,在直肠癌治疗中分别应用开腹根治术及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后,两组均发生了并发症,但腹腔镜组的发生率较低,提示虽然腹腔镜具备微创优势,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但受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患者术后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5]。

大量研究指出,在直肠癌治疗中,对于肿瘤位置较低或无法保留肛门的患者,腹腔镜根治术的适用性就较强[6]。在手术的过程中,对于癌肿的切除需严格遵守TME原则,切除的病灶经肛门取出,并牵引切断的肠管端,旨在实现体外造瘘,充分发挥人造肛门效能[7]。基于辅助设备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改良手助式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获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在6 cm及以上)、盆腔空间较窄、体形肥胖、腹腔镜暴露及游离操作存在困难的患者[8]。此术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术前无须在腹壁作切口,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了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腹手术风险,或是腹腔镜转开腹手术风险;使用塑料外套套住切口,可充分发挥保护作用,若遇到腹腔镜操作困难的情况,则可通过对非利手的应用达到辅助腹腔操作的目的,避免了腹腔漏气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腔内双吻合器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可更加方便地游离及切除直肠系膜,尤其适用于低位直肠癌,或是难以实现盆腔深部低位吻合者、体形肥胖者等,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有研究指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瘘,而腔内双吻合器的应用,则能进一步促进吻合成功率的提高,可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9]。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直肠癌低位保肛,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发挥着明显的作用,随着造口护理技术的提高,术后造口管理逐渐被接受,再次手术回肠还纳风险低,手术难度小,所以回肠预造瘘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术后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研究指出,基于骶前冲洗、营养支持,回肠造瘘可有效缓解吻合口瘘症状,有利于患者尽早进食,预防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营养支持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肠黏膜抵御能力等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提高术野的清晰度,凭借三维视野优势,有利于医生更好地展开手术操作,可避免操作不精准等情况的发生。但此方式仍有一定不足,即机器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手术操作技巧熟练度不够,需持续改进、完善。另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肠镜的应用也充分发挥着辅助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病灶定位的精确性,确保病灶根治切缘更加准确,尤其适用于直径较大的直肠癌病变,与腹腔镜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具体优势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手术切口小,创伤较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盆腔手术视野具备较高的清晰度,为术中操作提供方便,避免操作不精准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不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刺激,相较于开腹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可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凭借切口小的优势,患者术后也不易发生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可满足患者提出的美观要求;不会对神经、肠道组织造成严重的刺激,可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减少炎症性肠梗阻发生风险。此外,在直肠癌病情发展过程中,肿瘤各极端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癌基因、细胞信号通路异常等对肿瘤的发生或其病变均具有关键性作用。有研究指出,在直肠癌治疗中分别应用开腹根治术及腹腔镜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等水平有明显下降,提示两种术式在抑制体液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10]。另外有研究指出,相较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D3+、CD4+T细胞等比值较高,提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11]。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直肠癌治疗中,开腹根治术、腹腔镜根治术均是常见治疗手段,但与前者相比,后者应用优势更加明显,主要体现于创伤小、出血量少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推广。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学术资讯相关资讯

学术不端查重入口


检查语种:中文/英文 预计时间:30-120分钟
系统说明硕博初稿检测(一般习惯叫做硕博预审版),论文查重检测上千万篇中文文献,超百万篇各类独家文献,超百万港澳台地区学术文献过千万篇英文文献资源,数亿个中英文互联网资源是全国高校用来检测硕博论文的系统,检测范围广,数据来源真实,检测算法合理!本系统含有(学术库与源码库)。(限制字符数30万)
检查范围硕士、博士论文初稿【误差一般在3%左右,不支持真伪验证】
498.00元/篇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英文 预计时间:60分钟
系统说明学位论文查重,维普论文查重入口:高校,杂志社指定系统,可检测期刊发表,大学生,硕博等论文。检测报告支持PDF、网页格式,性价比高!
检查范围毕业论文、期刊发表
4.00元/千字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英文,小语种 预计时间:2小时-6小时
系统说明比定稿版少大学生联合比对库,其他数据库一致。出结果快,价格相对低廉,不支持验证,适合在修改中期使用,定稿推荐PMLC。——不支持验证!!!
检查范围本/专科毕业论文
288.00元/篇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 预计时间:60分钟
系统说明毕业论文查重,万方查重系统,涵盖期刊、学位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比肩中国知网的学术数据库。最多支持10万字符。仅支持中文。
检查范围学位论文
4.00元/千字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英文,小语种 预计时间:24小时-72小时
系统说明本科定稿查重版(一般习惯叫本科终评版),论文抄袭检测系统,专用于大学生专、本科等论文检测的系统,大多数专、本科院校使用此检测系统。(限制字符数6万)
检查范围本/专科毕业论文
388.00元/篇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 预计时间:60分钟
系统说明论文查重平台,PaperPass的比对指纹数据库由超过9000万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以及一个超过10亿数量的互联网网页数据库组成。指纹库是指提取的文章关键性特征信息,并非全文。
检查范围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
3.00元/千字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英文,小语种 预计时间:1小时-24小时
系统说明amlc查重期刊系统是杂志社专用系统,针对编辑部来稿、已发表文献、学校、事业单位业务报告、职称等论文的重复率检测系统。
检查范围职称论文/学术发表
3.00元/千字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 预计时间:2小时-6小时
系统说明格子达依托学术期刊库收录了海量对比资源,其中包括中国论文库、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学位论文库等国内齐全的论文库以及数亿级网络资源,同时本地资源库以每月100万篇的速度增加,是目前中文文献资源涵盖全面的论文检测系统,可检测中文、英文两种语言的论文文本。
检查范围毕业论文、期刊发表
5.00元/千字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中文 预计时间:1小时-24小时
系统说明万方职称论文检测系统,适用于职称发表/未发表论文查重,注:上传论文请标注发表日期,如无则使用论文正式发表时间;如未公开发表的,则用论文完成时间作为发表日期。
检查范围职称论文
6.00元/千字
立即检测
检查语种:简体中文、英文 预计时间:60分钟
系统说明PaperTime论文查重系统,拥有海量的对比数据库,总收录超过9000万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以及一个超过10亿数量的互联网网页数据库组成,保证了比对源的专业性和广泛性。采用多级指纹对比技术结合深度语义发掘识别比对,利用指纹索引快速而精准地在云检测服务部署的论文数据资源库中找到所有相似的片段,该项技术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市场反映良好。
检查范围毕业论文、期刊发表
2.00元/千字
立即检测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